1. <acronym id="yyfh1"></acronym>

      <track id="yyfh1"><delect id="yyfh1"></delect></track>
    2. <nobr id="yyfh1"><delect id="yyfh1"></delect></nobr>

    3. 新聞資訊

      咨詢熱線

      專 / 業 / 專 / 注 / 用 / 心 / 服 / 務 / 30 / 余 / 載

      400年鼓兒詞:鄉音最能解鄉愁

      來源:本網 作者:伽馬 發表時間:2022-11-03 09:34:07

      閱讀160

      d1160924ab18972b2b983c3e41514a829c510acf.webp.jpg


        400年鼓兒詞:鄉音最能解鄉愁


        中新網晉城11月1日電 題:400年鼓兒詞:鄉音最能解鄉愁


        作者 高瑞峰 牛澤菁 郭艷芳


        年紀大一點的沁水人,都能即興哼唱一段鼓兒詞。


        沁水鼓兒詞以說唱藝術為主,流行于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一帶,極具地域特色。沁水縣文聯主席崔奇介紹,作為一種傳統曲藝表演形式,當地鼓兒詞約起源于明末清初,流行于清代,盛行于民國初年到20世紀50年代,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。


        “啪”,驚堂木一拍,表演開始,即“開書”。據介紹,沁水鼓兒詞最早由一人自打自唱,伴奏只用小鼓和挎板,清末至民國年間,增加弦樂、打擊樂等伴奏樂器,后表演人員增多,“京胡”“二胡”“板胡”“低胡”“嗩吶”等民族樂器加入其中。


        山藥蛋派創始人趙樹理創作的鼓兒詞作品《谷子好》,是74歲沁水鼓兒詞藝人張邦爐的拿手曲目之一?!肮茸雍?,谷子好,吃得香,費得少……”輕快、明朗的音調,結合當地方言,別具韻味。


        年過八旬的沁水鼓兒詞藝人張秀花,受藝于本家叔叔的“口述”,多年來,她在村村落落的表演中,創新唱腔及打板方式,其表演的《包公傳》《烈女傳》《回文屏》等曲目,備受當地民眾喜愛。


        一曲曲鼓兒詞,融入到沁水的山山水水。歷經400余年發展,鼓兒詞在沁水不同時期,留下深刻烙印,成為研究當地風土人情、社會變遷的載體。表演場上說唱逗樂,圍觀民眾喜笑顏開,充滿思想內涵和教育意義的曲目,演繹著一個個感人故事。


        《包公傳》《烈女傳》《十八女行孝》等傳統曲目,《王大娘養雞》《周小卷巧治胡不安》《安家》等新編曲目,鼓兒詞表達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望,傳承著傳統文化中的“真、善、美”,鞭撻著“假、丑、惡”。


        方言說唱、地方特色、貼近生活,沁水鼓兒詞有著民間藝術獨特的包容,于說唱間抖落農民的智慧與淳樸。然而,正因其道白和說唱使用方言,傳播面受限,加之現代藝術沖擊,與多數曲藝曲種遭遇相同,沁水鼓兒詞面臨著市場萎縮、無人傳承等困境。


        在崔奇看來,沁水鼓兒詞的傳承、發展,需要不斷賦予其在現代社會生存發展的合理內涵,發掘其在當代生活中的價值,提升創作表演的品質與能力,為民眾提供喜聞樂見的精彩節目。


        曲藝具有十分典型的活態特征,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化延傳,不同于文物式的原樣維護。崔奇介紹,當地成立鼓兒詞傳習所,從歷史文化、特色文化、民間文化中,挖掘、整理、保護、傳承這一說唱藝術。


        “鄉音最能解鄉愁?!弊鳛楫數胤窖缘尿湴?,老藝人們希望,傳承400余年的沁水鼓兒詞這株“古樹”,能年復一年開出新花、結出新果。(完)


        400年鼓兒詞:鄉音最能解鄉愁


       
      998
      活動禮包
      998
      免費領取活動禮包
      熱線電話
      關閉
      在線留言
      您的姓名:
      您的電話:
      購買意向:
    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

      1. <acronym id="yyfh1"></acronym>

        <track id="yyfh1"><delect id="yyfh1"></delect></track>
      2. <nobr id="yyfh1"><delect id="yyfh1"></delect></nobr>